鉅大LARGE | 點擊量:2311次 | 2020年04月09日
怎樣理解光伏產業(yè)熱詞“PID效應” ?
太陽能光伏訊:PID現在是光伏界的流行詞,很多人常常提起。然而,PID出現的原因是什么,應該如何防止呢?
一、什么是PID?
PID的英文全稱是:PotentialInducedDegradation,即電勢誘導衰減。
2005年美國SunPower公司首次發(fā)現并提出PID效應,自此,光伏界同仁開始關注PID的研究和討論;近年來,隨著光伏應用的大規(guī)模鋪開,PID頻繁進入大家的視線,我們對它的研究也逐步深入。
相關于研究文獻中對PID復雜難懂的解釋,本文試圖通過通俗的表述,使大家對PID的出現及相應的解決辦法有一個直觀的理解。
二、PID效應的出現原因?
1)最早的原因解釋
SunPower公司于2005年最先發(fā)現PID效應時提出:
組件串聯后可形成較高的系統電壓(以美國為代表的600V,以歐洲為代表的1000V),組件長期在高電壓工作,在蓋板玻璃、封裝材料、邊框之間存在漏電流,大量電荷聚集在電池片表面,使得電池片表面的鈍化效果惡化,導致填充因子(FF)、短路電流(Isc)、開路電壓(Voc)降低,使組件性能低于設計標準。SunPower稱此現象為表面極化效應,但此衰減是可逆的。
上述研究思路和結論被后來諸多研究者所引用,再詳細解釋一下。
下圖為SunPower電池的結構示意圖。
圖一:SunPower電池剖面結構示意圖
多個(例如現在常用的是22個)光伏組件串聯之后,處于組串末端的光伏組件的工作電壓會比較高(400V~900V之間),且組件邊框一般都是接地的(電壓為0V)。因此,高壓組件的電池片和地面之間有可能會形成電流,此電流稱為漏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