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496次 | 2022年10月17日
豐田氫能源領域技術成熟導致了全球圍剿
汽車工業(yè),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行業(yè),承載了無以計數(shù)的產(chǎn)值和就業(yè)。在內燃機效率難以大幅度提升的今天,誰在新能源領域取得先機,誰就將贏得明天,自然每個國家都不想落后。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技術儲備和迥異的技術路線,應對的方法各有千秋。
其中,豐田就值得我們好好研究研究。
豐田的氫燃料電池技術獨步全球
豐田的氫燃料電池技術到底有多厲害呢?
我們先來看幾組數(shù)據(jù)吧: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截至2017年,豐田汽車已在21個國家和地區(qū)、2個國際知識產(chǎn)權組織申請了15867件與燃料電池相關的專利。如下圖顯示:
從IPC(國際專利分類)分類號來看,豐田汽車在H01M8燃料電池及其制造領域申請的專利數(shù)量最多,達到9671件,占總量的61%。
在電池、電極等關鍵技術領域,專利申請量排序如下圖所示:
燃料電池專利申請人全球排名中,日本豐田汽車以10,737個專利族據(jù)首位,它一家的專利占專利總量的22.3%。如果再加上與豐田淵源深厚的愛信精機和電裝(占比26.3%),豐田體系的公司將48.6%的技術壟斷在自己的手中。三星、現(xiàn)代、通用、戴姆勒、UTCPower五大廠商專利加總之后的總量只相當于豐田一家的77%。
再從國家層面來看,所有日本企業(yè)專利數(shù)量占全部的83%。也就是說,八成以上的專利數(shù)量都集中在日本廠商手中。只要使用和推廣氫燃料電池技術,繞開豐田也許可以,但是要想繞開所有的日本廠商,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所有日本廠商集中針對某個國家或者企業(yè)的話,后果不難猜,對嗎?
過于明顯的技術優(yōu)勢導致了全球的技術圍剿
作為獨門優(yōu)勢技術,氫燃料電池技術在日本國內推廣的時候自然會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所以,日本國內現(xiàn)在投入運營的加氫站大概將近100座。無論在技術上,還是在實踐應用上,日本都遠超其他國家。
由于日本國內市場過于狹小,如此集中的技術優(yōu)勢只能限制在日本國內狹小的市場中,那么,能否收回成本,多長時間才能收回成本,都是非常嚴峻的問題。
豐田和日本配套供應商極其明顯的技術優(yōu)勢,還沒來得及帶來收入和利潤的時候,其他國家也沒閑著。畢竟所有國家都想在未來汽車新能源領域中占有一席之地。晚了,就真的什么都沒有了。
面對如此強大的對手,各個國家是如何應對的呢?
在歐洲汽車廠商看來,憑借著內燃機技術的長時間積累,汽油柴油節(jié)能技術路線的實施難度最低,是當前就可以大規(guī)模應用的成熟技術。沒想到,柴油車尾氣門事件,讓這一努力近乎歸零。這時,歐洲汽車廠商的內心一定是崩潰的。
無奈,歐洲汽車廠商轉為電動領域,紛紛推出了自己的插電或者純電的戰(zhàn)略,并且趕忙在充電接口等領域開展了與美國和中國的對話與合作。
在美國,特斯拉——這一明星企業(yè)走的是太陽能-電能-電動車的技術路線。借助龐大而成熟的資本市場,特斯拉即使這么長時間沒有盈利,甚至看不到盈利的希望,仍然能夠源源不斷獲得資本市場的支持。
中國已經(jīng)連續(xù)十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產(chǎn)銷市場,國家和政府也在不遺余力的推廣新能源技術,而與其他國家推廣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國政府投入的是真金白銀(稅費減免)外加政策方面的傾斜(限牌城市的限行政策)。中國作為一個還不算成熟的汽車市場,在新能源領域發(fā)展到如此的程度,政府的推動作用居功至偉。
日本在氫能源領域的技術成熟,換來的是全球市場的圍剿,以一己之力對抗全世界有多大的勝算呢?
中國在純電路線已經(jīng)有所突破,卻突然開始試水氫燃料電池路線
在技術路線方面,在純電動領域實現(xiàn)彎道超車是留給中國車企為數(shù)不多的技術窗口,我們的可選范圍其實不大。按說,純電動技術路線比較難,而混合動力技術似乎是個比較不錯的過渡方案。
如果提及混合動力技術,你又會發(fā)現(xiàn)日本廠商(尤其是豐田),又是繞不過去的一個障礙。全球銷量超過1000萬輛混合動力汽車的廠家,只有一家,名字叫做豐田。全球銷量最大的單一混合動力車型,銷量超過了400萬臺,它的名字叫做普銳斯。這貨還曾經(jīng)在國內短暫生產(chǎn)和銷售過,由于種種原因,普銳斯在國內的銷量非常慘淡,可以忽略不計。坦率說,是“失之我幸”?。?/p>
中國政府曾經(jīng)將混合動力看作臨時的過渡技術,優(yōu)先選擇純電動路線。在很多城市大力鼓勵純電動汽車的同時,對于混合動力技術汽車沒有給予特別的政策傾斜,北京就是如此。
雖然純電動技術路線有可能是難度最高的一條路,但是,面對著歐洲非常強大的內燃機節(jié)能技術,我們用市場的半壁江山也沒有換回足夠多的技術積累。日本廠商又對氫能源燃料電池技術形成了壓倒性的壟斷。美國對中國越來越不友好的態(tài)度,意味著中美在電動技術雖然選擇的技術路線近似。但是指望中美彼此支持是非常不現(xiàn)實的,相互競爭反而倒成了大概率事件。
好在我們中國人是當之無愧的全世界最聰明的民族,比亞迪的電動大巴已經(jīng)基本沒有什么對手了,行銷全球。國內廠商的電動轎車也有了長足的進步,作為一個中國人而言,肯定是欣喜的。
當然,這對于豐田和日本而言,不一定是好消息。其他國家采用的技術路線,都在或多或少的避開豐田或者日本的技術優(yōu)勢領域。這都超出了單純的技術之爭,而牽扯到了國家的技術路線之爭。各國為了避免自己的技術路線被斬斷,砍斷和受制于人,受制于專利,都采用了迥然不同的思路。
但是最近,氫燃料電池技術開始在中國進行試水。不知道著其中透露出來的信號到底是喜是憂?作為一介草民,只是希望這不是某些“日本”行業(yè)專家的建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