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832次 | 2018年11月19日
南開大學“可呼吸”電池研究獲進展 石墨烯作空氣電極
近日,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周震教授課題組在新型儲能體系-可充電鋰二氧化碳電池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課題組首次將石墨烯用作鋰二氧化碳電池的空氣電極,以金屬鋰作負極,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釋放能量。
眾所周知,全球氣溫變暖主要是由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大量排放造成的,如何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成為當今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如果能把二氧化碳變廢為寶資源化利用是一條理想的出路,而這也成為國際上研究的熱點和難點。
鋰氧氣電池放電時從空氣中獲取氧氣,充電時再放出氧氣,因此被譽為“可呼吸”電池。這種新的儲能體系與鋰氧氣電池很相似,只是將氧氣換成二氧化碳,可將其稱為“可呼吸電池2.0”。盡管與一代“可呼吸電池”鋰氧氣電池相比還很初級,但周震課題組成果為推動二氧化碳在能源儲存與轉化領域中的應用,以及實現(xiàn)鋰氧氣電池向鋰空氣電池的飛躍具有重要意義。
可充電鋰二氧化碳電池的構想迸發(fā)于課題組成員蘇利偉博士(2013年畢業(yè))三年前的一次實驗,他發(fā)現(xiàn),碳酸鹽做鋰離子電池負極儲鋰容量異常高,且在反應過程中產(chǎn)生二氧化碳氣泡。此后博士生張彰開始建立鋰氧氣電池的研究平臺,經(jīng)團隊成員反復實驗,不斷改進電極性能,首次將石墨烯用作鋰二氧化碳電池的空氣電極,表現(xiàn)出了優(yōu)異的性能,可連續(xù)充放電20次以上,這是截至目前的最高水平。鋰二氧化碳電池性能的改善得益于石墨烯的高導電性和大比表面積,為電化學反應提供了良好的場所。
目前,可充電鋰二氧化碳電池的研究剛剛起步,基本原理尚未完全清楚,而且動力學性能和充放電循環(huán)能力很差,還需要繼續(xù)深入研究。相關研究成果發(fā)表于化學學科三大傳統(tǒng)頂級期刊之一《應用化學(國際版)》,并被編輯選為熱點論文,博士生張彰為論文第一作者,周震為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教育部的資助。
上一篇:皮膚也能可穿戴,石墨烯又立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