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731次 | 2021年07月07日
華為兩項重要鋰電研究成果流出
5月17日晚間,據(jù)行業(yè)內部消息,臺積電的一批已經(jīng)封裝完成的芯片被美國海關攔截!臺積電沒有透露這批芯片的客戶是誰,目前是否被放行也無從得知。有傳言,該批芯片屬于華為!但目前沒有確切消息證實。華為是全球最大的中國電信設備供應商,在中美關稅問題上,成為了美國頭號圍攻目標。
遭受美國不公,備胎全部轉正
此前,美國商務部稱已將華為及70家關聯(lián)企業(yè)列入其所謂的“實體清單”,以后如果沒有美國政府的批準,華為將無法向美國企業(yè)購買元器件。而在美國宣布針對華為祭出采購和銷售兩端同時管制的“雙面夾殺”消息后, 5月17日凌晨,海思總裁何庭波在致員工的一封郵件中表示,為了兌現(xiàn)公司對于客戶持續(xù)服務的承諾,華為保密柜里的備胎芯片“全部轉正”,是歷史的選擇。
提起華為大家首先想到的或許是手機,或許是通信設備,但卻少有人知道華為還擁有眾多對鋰離子電池領域的相關研究。華為的研發(fā)投入巨大,不僅是在通信設備方面,在鋰電池方面研發(fā)投入也是不少。此次備胎芯片“全部轉正”,華為近期關于鋰電領域的2項研究成果進展也被挖掘出來,一起來看下。
實驗與仿真結合,解決鋰離子內部短路問題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第一項成果:Safety issues caused by internal short circuits in lithium-ion batteries(鋰離子電池內部短路引起的安全問題)。該成果是,華為中央研究院聯(lián)合北航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具有高度重復性的研究電池內短路的新方法,并結合實驗和仿真手段考察了內短路發(fā)展過程。
內短路一直是鋰離子電池安全性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目前所開發(fā)的內短路研究方法包括熱觸發(fā)(石蠟、相變材料、形狀記憶合金等)、電觸發(fā)(充電/放電等)和機械觸發(fā)(針刺、內置金屬顆粒、打孔隔膜等)。但由于電池體系的封閉性和熱、電、機械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內短路發(fā)生過程及機理遠未達到深刻理解的程度,內短路研究迫切需要高重復性、高精確性的新原理、新方法。本方法亮點:1.方法具有很高的重復性;2.結合實驗和仿真手段探究內短路發(fā)展過程。
該研究是將直徑為2 mm的小鋼球通過擠壓方式以1mm/min的速度侵入電池觸發(fā)內短路,實驗過程監(jiān)測了電壓、不同位置溫度變化及實時視頻。實驗所用的電池為華為提供的LiCoO2手機電池。
由于內短路過程無法直接觀察測量,作者利用有限元和多物理參數(shù)模型對內短路過程進行了輔助分析。其中,力模型用于分析內短路前的擠壓過程,電池模型和短路模型用于分析內短路過程的電化學行為,熱失控模型用于分析熱失控行為,以上四大模型和熱模型聯(lián)合使用。
上一篇:2019鋰電正極材料市場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