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588次 | 2021年07月17日
歐盟電池聯盟欲擺脫對亞洲的依靠 電池業(yè)足夠強大?
蓋世汽車網十月19號訊:德波兩國在電池范疇聯手合作,嘗試建立一個“歐洲電池聯盟”,是歐洲電動汽車行業(yè)的急切要。汽車工業(yè)作為歐洲傳統(tǒng)優(yōu)點產業(yè),正受到來自美國和東亞地區(qū)公司的強有力挑戰(zhàn)。目前,德國經濟部在電動汽車產業(yè)發(fā)展,尤其是電池加工上面對較大壓力。近來,德國汽車巨頭高管紛紛發(fā)聲,呼吁德國和歐洲擺脫在電池范疇對亞洲的依靠,并建立歐洲自己的電池加工能力。
據外媒報道,正如奧迪毫不掩飾地在電視廣告中宣稱的那樣,其與德國汽車制造商們之前并未研發(fā)電動汽車,但最終還是欣然接受了電動化趨勢。既然歐洲汽車工業(yè)今朝已經后知后覺逐漸擺脫對內燃機的依靠,歐盟所謂的電池聯盟(batteryAlliance)就值得稱贊了。該聯盟旨在處理歐洲汽車制造商面對的一個關鍵問題:電動汽車研發(fā)所必需的電池大多是由我國制造。然而,問題在于,歐洲在電動汽車研發(fā)這場競賽中起步太晚。
雇傭了1300萬名員工的汽車工業(yè)是歐洲經濟的支柱。歐洲汽車行業(yè)的大部分優(yōu)點在于其在發(fā)動機和動力系統(tǒng)方面的專長,而如今的電動化趨勢,尤其是電池加工和創(chuàng)新中心遠在千里之外的異國他鄉(xiāng),正威脅著歐洲汽車行業(yè)一直保有的競爭優(yōu)點。依據彭博社的數據,全球現有以及計劃加工的電池約有80%在亞洲。雖然日本和韓國是該范疇的早期領先者,但目前我國電池產量占69%,美國占15%,而歐洲的電池產量所占份額則不到4%。
我國在電池范疇的準壟斷地位,可能會削弱歐洲與我國汽車制造商競爭的能力。理論上來說,我國在將來可能會限制電池供應。亞洲汽車制造商已經簽署了鋰和鈷等原材料供應協議。此外,當亞洲汽車制造商正競相減小電池尺寸、縮短充電時間時,歐洲因缺乏本土產業(yè)而妨礙了其在在下一階段進行技術競爭。
電池廠要巨額投資,但加工的卻是低回報的商品化產品。對歐盟來說,太陽能行業(yè)或能給予其一點警示。在慷慨補貼和貸款的幫助下,我國公司在2010年至2015年間加工了全球三分之二的太陽能電池板,導致許多歐洲競爭對手破產。在電池范疇,歐盟委員會并未提出自上而下、由國家主導的應對方法,這是正確的。在宣布電池倡議一年后,歐盟于本周具體公布了一攬子計劃,旨在促使交流與合作,鼓勵聯盟,并更好地利用現有資金。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歐盟明確表示,依據歐盟國家援助規(guī)矩,政府可以向開發(fā)更新或更好電池技術的項目供應財政支持,前提是這些項目至少要有兩個成員國參與,并承諾共享部分技術和知識。與此同時,包括歐盟結構基金和歐洲投資銀行等供應的數十億歐元已準備就緒,將共同為大型加工廠供應資金。
然而,這些措施可能仍舊為時已晚。同時擁有規(guī)模和專業(yè)技能的亞洲競爭對手正在歐洲建設電池產量,韓國LG化學、三星SDI以及我國寧德時代已經分別在波蘭、匈牙利和德國建設電池廠,寶馬和大眾等汽車制造商已經與這些電池加工商簽訂了大筆合同。因此,若要使成功的機會最大化,歐洲應當采取進一步措施。
我國向電動汽車技術的轉變首先發(fā)生在公共交通范疇。歐盟也應當倡導公共汽車、出租車和卡車車隊向電動化轉變,以刺激電池需求并開發(fā)充電基礎設施。此外,歐盟還要培訓更多的電池工程師。然而,假如歐盟能夠在電池技術范疇做好協調行動,可能會萌生積極影響。歐盟和歐盟委員會副主席MarosSefcovic的嘗試是正確的。今朝,假如歐洲進一步落后,可能會在將來幾十年里苦苦掙脫才能趕上亞洲,此外還會讓無數工作崗位面對風險。